一般家庭健康管理是属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范畴,服务内容以健康档案管理和疾病导诊服务为主。这种服务相对简单,而且主要是国家政府买单,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今天要讲的是相对高端的家庭健康管理,是家庭支付相关费用后,由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全方位健康服务。 一、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其服务涵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对象及他们所涉及的生理、心理、社会各个层面的健康问题,能在所有的与健康相关的事务上为所有的人群服务。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全科医学就是为家庭健康管理而产生的;全科医学的特点是范围宽广、内容丰富,强调人的整体性,这也正是健康管理以人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2.全科医疗(家庭医疗)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保障的专业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医疗形式;除了利用其他医学专业的内容以外,还强调运用家庭动力学、人际关系、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提供服务。全科医疗服务内容贯穿人的生命周期,这与健康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全科医疗的特点包括人性化、基础型、综合性、持续性、协调性、可及性,这也正是家庭健康管理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型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其服务涵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对象及其生理、心理、社会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应该能在所有与健康相关的事务上,为每个服务对象当好健康代言人。全科医生除了需要处理常见疾患的能力外,还需要处理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区工作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能力;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负责式健康管理,需要特定的专业素质,包括强烈的人文情感、娴熟的业务技能、出色的管理能力、执着的科学精神。 二、现状分析 早在2005年WHO就提出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慢性病管理创新模式,特别指出要加强患者和卫生保健人员的交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使患者及其家庭、初级卫生保健团队以及社区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慢性病问题。 政策实施不畅 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增长迅猛,每年医疗开支令医保捉襟见肘。政府针对此类危机提早布局,历年来出台了不少有力政策,如签约家庭医生、分级诊疗、医联体、多点执业等。但由于长期的固化医疗认识和利益分配机制导致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名无实。 社区有心无力 我国的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医生是具备健康管理服务理念和技能的,但是一方面人手不足,全能型的健康管理人才更是缺乏;另一方面激励机制不健全,健康管理队伍建设投入不够,学科建设也不到位。 家庭需求迫切近年来,一大批知名人士在家中猝死,着实激发了民众的健康意识。实际上这些猝死大多数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对于只知道将健康需求集中在患病就医上的普通人群来讲,深入家庭的健康服务是十分需要的。 三、准备工作 对于社区健康管理,我们可以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来执行,而高端家庭健康管理则需要更为精细的服务设计和准备。 管理团队 高端家庭健康管理团队首先要有一位具备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来统筹协调,然后应该包含营养师、运动教练、心理咨询师、老中医,这些人员必须具备成熟的工作经验;再然后根据家庭突出疾病选择相应的专科医生,该医生至少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健康保险专员、家庭污染防治专员,乃至宠物喂养专家和风水师。 医疗资源 当地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针对家庭成员不同的疾病能够合理地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转诊;与全国知名的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生建立合作关系,必要时直接联系就诊;与全球知名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必要时远程会诊或前往检查疗养。 软件平台 需要定制先进的客户健康管理系统,能够建立完善的家庭健康档案;对接共享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兼容外地其他医疗信息,支持国内外远程视频会诊;能够针对不同阶段人群提供支持定制的管理模版,记录和分析家庭的健康管理过程和结果。 其他准备 主要是家庭服务套餐的制定,可以在高端会员服务套餐的基础上增加家庭服务内容。其他家庭成员除了一般会员健康管理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以外,还需要与各类高端精细化健康服务、产品和资源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以随时满足家庭成员的不同健康需求;针对家庭常见的保健知识制作一些卡片类宣教工具等。 四、实施路径 一般家庭健康管理的重点是为未成年人、育龄妇女、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和健康咨询;高端的家庭健康管理则应该按照时间顺序覆盖家庭生活周期:已婚夫妇无子女阶段、养育幼儿阶段、学龄前儿童阶段、学龄儿童阶段(小学)、青少年子女阶段(中学)、子女离家阶段(大学)、中年父母阶段(45~65岁)、老年阶段。不同阶段面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危险因素不同,应当在对家庭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家庭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合适的健康干预方案并按计划实施。 服务签约 认真调研并结合自身实力,拟定切实可行且客户需要的服务套餐及服务契约。常规家庭健康管理是由家庭与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签约,团队包括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生、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高端家庭健康管理则由专业机构与家庭签订服务合约,内容除了约定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外,还包括必要的保健设备,甚至是服务的标准和规范。签约除了明确双方责任,对客户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也对机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家庭健康档案 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在信息平台中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为居住在一起的多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标注平台中存在的亲戚关系,以支持家系图展示。详细收集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居住条件(面积楼层、采光通风、室内污染等)、室内设施(装饰装潢、植物摆放、饲养宠物等)、保健设备(常备药箱、检测设备、净化设备、健身器材等)、周边情况(医疗资源、健身场馆、各类污染等)。认真记录家庭主要问题,包括婚姻情感、婆媳相处、子女叛逆、两性知识、空巢老人、突发事件等。 家庭健康评估 清楚家庭所属生活周期,掌握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明确家庭主要健康需求,在此基础上评估家庭的健康危机。从家庭关系、心理测评、社会融入和生活周期等方面,预测家庭健康问题的变化和转归,在发现风险的同时给予相应指导。 家庭健康干预 每一个家庭健康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都应该有详细的健康干预方案,干预方案的指定可以参考国家指南和家庭特色。由于管理对象较多,这时信息化平台就显示尤为重要。可以为各类问题制订不同程度的干预方案模版,让电脑自动为个人和家庭匹配合适的干预计划并每天智能提醒健康管理师来执行。针对家庭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亲人亡故等,要有紧急预案,保证及时解决或持续缓解。 响应健康需求 常规家庭健康管理规定了工作时间,而高端的则需要24小时都有全科医生值班。随时接受家庭成员的健康咨询,并对健康问题做记录和进一步的处理,直至得到解决。其他个人健康需求可做辅助和引导,尽量将家庭成员的健康需求想到前面。大多数家庭健康问题不是由家庭成员主动提出,需要服务团队善于倾听和发现,积极解决并防范于未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约定服务内容尽量主动提供、引导完成,不要庆幸客户没提出来就不去投入了。 续约持续服务 在合约的基础上尽量提供一些超越要求的服务,不拘泥于线上的服务形式,适时开展家庭成员感兴趣的活动(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小区沙龙等)。根据家庭接受程度上门服务,逐步增加融洽度,以利于持续提供服务。只需要有一点融洽度,家庭就会续约继续接受服务,建议每次签约期为2~5年。 我们可以在企业接受员工健康管理,在医院接受疾病健康管理;也可以在社区接受居民健康管理,在会所接受会员健康管理;然而,只有以家庭医生为主导,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健康管理才是最理想、最科学、最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
我有一辆漂亮的暗红色的自行车。暑假中的一天,姐姐到我家来做客,看见这辆后问我:“你回会骑车吗?”我骄傲地回答:“会的”。妈妈听见后就问姐姐会不会,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并摇了摇。我马上自告奋勇要求教姐姐学骑自行车,妈妈高兴地同意了,并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我和姐姐就带着车到了小区的一块较空旷的场地上。我先让姐姐找找感觉,学学平衡。然后让她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另只脚踩在地上,在车上滑步走,经过反复的滑动,她竟然一次能荡出去好远。最后,我让姐姐把握住车笼头,先荡一会,再收起滑动的那只脚骑在踏板上有节奏地轮流换脚骑动,开始她怎么也控制不住,老要倒掉,我在边上一个劲地给姐姐加油,还做示范给她看,姐姐就咬牙坚持练习,随着时间流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姐姐慢慢掌握了要领,居然能骑一段路了,虽然骑的还歪歪扭扭,姿势也不好看,但已初步学会了,我非常兴奋,大声喊:“姐姐真棒啊!
据劳动部门统计,我国有7亿多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绝大多数成年人花费最多的时间是在工作上,工作环境和状态是影响员工健康的重要因素。20~60岁是从事职业活动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阶段,几乎占整个生命历程的2/3,是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最佳时期,也是实施健康促进的关键时期。 企业健康管理发展 1962年,S.J.Mushkin 博士正式提出: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主要由健康、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要素构成。从此,在职业健康和企业效益增长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全新课题,企业健康管理开始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职业健康VS企业效益 上世纪80年代,由于企业医疗费用支出负担越来越重,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海马克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始了员工健康管理服务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节省的支出和回报是投入的数百至千倍,这还不包括由此带来生产效率提高的收益。 美国80%以上的大企业通过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在不同程度上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策略;日本设有专门机构开展企业健康管理工作,并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工体检的规范;超过60%的英国企业部分或全部应用了健康管理策略,通过评估无法降低到对健康无害的项目就会予以取消;加拿大的居民健康保险由政府支付,所以企业还积极采用工作场所健康体系全方位保障员工健康。 2004年,随着健康管理的学科发展和国民健康意识的加强,我国现代企业健康管理工作正在逐渐受到重视,根据卫计委“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要求,以“安全-健康-环境”为中心,积极推进企业健康促进工作,把健康促进的工作领域由工矿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 同期进行的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管理者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心理症状和慢性病频发。企业员工中有60%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严重。员工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过劳死”也呈现急剧增加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在企业内,由于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情境均趋于相近,出现的健康问题往往不仅是某个员工都有,而很有可能引起多个员工集体暴发“健康事故”。如“亚健康”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过劳死”则在企业内形成一定的恐慌,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及忠诚度,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而我国现有医疗保障是生病了才能使用,对这些没有任何解决方案。 早在2006年的首届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研讨会上,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就提到:“通过对慢性非传染病的社会影响及预防投入效应的评估可以看出,将健康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迫在眉睫!”十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重视和管理员工的健康,我国企业健康管理从理论和意识层面得到了充分地发展。然而,大多数单位对于健康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局限于体检。 准备工作 企业健康管理应当遵循既科学又实用、既有效又简便、既实时动态又能保障持续性、既综合全面又能体现个性化的原则。需要管理层、各级部门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配合健康管理专业人士的健康干预,积极主动地承担各自相应的健康责任与义务。以创建“健康班组”、争当“健康标兵”等为导向,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关注发展的企业文化。一人员准备为了指导和推进健康管理工作,应当设立“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在人力资源部下设“健康管理中心”,或者将原有的职业卫生科整编,负责健康管理的实施;为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立“健康志愿者”,协助健康管理工作。 1.健康管理领导小组 :主要成员为企业一位主要领导,人力资源或下属医疗机构负责人,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要职责有①确定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方针政策;②审议健康管理方案及工作计划,推进健康管理进程;③指导健康管理协调机构的工作;④审核健康管理项目费用计划;⑤考评与奖励。 2.健康管理中心:主要成员为健康管理科、职业卫生科、计生办等相关科室人员;如果缺少医疗保健专业人才,可以外聘一位心内科或全科主任医师作为首席健康官(CHO),来组建健康服务团队。主要职责有①负责企业健康措施的落实,组织实施企业健康工作计划;②组织员工体检,建立健全员工电子健康档案;③制定跟踪回访计划,主动干预员工健康问题;④组织健康讲座、互动交流和运动会等活动;⑤负责定期健康管理信息的汇总报告。 3.健康志愿者:主要成员为各部门健康先进个人及热心推广和传播健康的志愿者。主要职责有①配合企业宣传贯彻健康管理的方针政策;②自主、互助地开展各项健康活动;③积极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管理;④鼓励员工加强自我保健,发挥自身的健康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健康的责任感;⑤组织、交流、推广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二理念传播健康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健康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企业健康管理发展初级阶段,各大企业应当积极打造“全国员工健康管理示范企业”,为此需要在企业内部广泛推广以下理念及认识。 1更新健康管理理念: 【早觉悟】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是资源就需要管理,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健康资源也如此。“只要开始行动,疾病可防可控”。【早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定期的健康筛查与健康风险评估来获得,提前知道个人的健康风险以及疾病危险因素,有利于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早干预】一旦找到个人健康危险因素,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调动个人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赋予个人健康改善的责任与义务,以保证健康干预目标的实现;【早诊治】一旦通过健康筛查发现了疾病,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防止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早诊治才能够早治愈。 2突出健康管理特色: 【管理】组织落实,政策到位,群体健康环境、健康氛围好;【技术】在企业有效的管理体系内嫁接国内最先进的健康管理技术;【文化】建立从上到下彼此认同的“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以达到以下目的①激励员工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教育员工对自己的健康承担更多的责任,更积极地参与;③增强员工选择合适的医疗、保健策略的能力。 3明确健康管理意义: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①提高员工身体素质,使员工工作精力充沛、生产效率高;②减少因生病缺勤产生工作不协调而影响的工作进度;③为人事管理部门进行人员晋升、调配提供依据。【降低人力冗余成本】①通过健康干预降低发病率,减少病假和健康事假,降低病假工时和事假工时;②通过就医绿色通道服务,提高看病就医的速度与有效性,减少看病的工时消耗;③通过有意识的预防可以降低企业内部员工的患病几率和流行病传染几率。【丰富企业文化内涵】①提供员工就医绿色通道,解决员工看病就医难的问题;②显示企业对员工的真正关心,提高员工企业归属感和工作热情;③定期的体检,则可作为鼓励员工的手段,将企业对员工的关怀落到实处。【减少医疗保健支出】①对企业医疗保健相关支出做出了系统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降低企业医疗支出;②通过对职业病的预防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发展;③经过对健康数据的系统化分析,能够为企业选择更明智和省钱的医疗保险方案。三 配套准备 1.后勤保障:企业应当在不影响工作进度的前提下积极为员工的健康行动创造条件。可微调工作时间,鼓励步行上下班;在工作场所修建淋浴室,方便运动后洗浴;在宿舍区安装必要的健身设施、开辟健身路径、增加活动场地(如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班车上安装把手,方便途中简单练习。 2.健康宣教:定制各类健康宣教海报、易拉宝和宣传册,在各种合适的位置进行张贴或摆放;邀请附近医疗保健专家定期开展常见病、慢性病、高发病的专题讲座;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管理规范进行宣教、检查和指导;积极通过移动通讯和互联网途径推送各类健康知识。 3.配套工具:引进包含电子健康档案、健康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的综合健康管理平台系统软件,以便智能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发放量油壶、限盐勺、腰围尺等,便于自我督促;针对慢性病患者发放对应家用监测设备,以便收集日常健康数据;配置简易风险评估工具,以便自查慢性病、职业病等的患病风险。 健康管理系统 管理内容 美国职业和环境医学学会(ACOEM)提出:健康和生产力管理是对维护职工全面健康的各类项目和服务的联合管理,包括职工在受伤、生病或生活和工作关系失去平衡时所需要的各种预防和服务项目,如医疗保险、伤残保险、职工赔偿、员工帮助计划(EAP)、带薪病假、健康促进和职业安全项目等。由此可以看出,员工健康管理比常规居民健康管理包含更多的内容,所幸这些内容大多都有国家和地方明确的规范可参考。 企业健康管理的特点也非常明显:①员工之间容易形成对比;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对熟悉;③能够通过企业制度规范约束;④职业健康监护是重点(以后会单章详述,本文仅简要介绍)。企业健康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员工自我保健的参与机制,提高员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具体仍然是先收集整理健康数据,为员工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将全员的整体健康水平进行评分和排名;围绕健康四大基石,从不合理饮食习惯、身体活动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烟酒过度等方面入手,通过评价改善效果进行循环跟踪干预,以控制“五高”等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最后引入更多的干预手段,逐步形成完善的企业健康管理机制。 一 健康档案 1.常规健康档案:整理员工既往体检、就医等健康信息,录入到综合健康管理平台;有序组织员工开展健康体检和生活方式调查,保障健康档案更新并指导员工自助维护常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还应该包括家族史、输血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个人相关健康信息,并支持员工自助上传各类健康相关文件。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收集所有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信息,提供全部职业病情况汇总查阅。建立职业危害作业点台帐,制作职业危害作业点分布图,提供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分布查看。管理各类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定期监测记录职业危害情况。记录和维护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危害申报情况,定期统计各工种、部门、人员的职业健康情况。 二 健康评估 1.整体健康评分:对全体员工进行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并方便地查看和导出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员工,以便评选和奖励健康先进。还可以通过年度健康管理后,对比前后健康改善状况,查看健康状况改善最佳和健康水平下降最多的人员,以便进行额外的奖励和处罚。 2.生活方式评分:通过规范的生活方式调查量表,评估员工在饮食、运动、嗜好、心理、睡眠、环境等方面的状态,也可以进行排名和对比。列出不良生活方式最为健康危险因素,以便于后续针对性跟踪管理。 3.疾病风险评估:结合全部健康信息,评估员工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几率,以便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慢病管理。还可评估职业病的患病风险。 三 营养干预 充分利用职工食堂的宣教作用,重点纠正不合理饮食误区,倡导吃出健康来。具体措施有:①为员工食堂推荐合适的食谱,考虑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同需求,并且公开食谱制作方法;②在就餐处播放饮食健康视频,放置健康饮食知识卡片或处方(可方便员工带回家);③餐厅周围制作健康饮食知识专栏(每年更换2-3次);④引进定量餐具,控制摄入总量;⑤指导员工填写提交更详细的《个人膳食调查问卷》,以便进一步营养指导;⑥发放限盐勺、量油壶、厨房秤等工具并指导使用方法(每年1-2次或由各部门统一发放)。 四 运动干预 组织全员参与的运动竞赛,增加身体活动,科学运动,合理休息,动静有规律,以运动促健康。具体措施有:①指导员工填写提交详细的《体力活动调查问卷》,以便进一步健身指导;②发送宣传单和运动相关视频光盘;③倡导员工步行上下班,鼓励五层以内不坐电梯;④发放腰围尺、体重秤等工具并指导使用方法;⑤组织学习工间操并执行每天两次工间操制度;⑥在宿舍区开辟健身路径和场所;⑦在办公区设置运动提示标识,并修建淋浴室,方便运动后洗浴;⑧定期组织员工运动会。 五 心理辅导 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关注员工的家庭关系、亲人亡故、灾难事件并予以疏导。具体措施有:①指导员工填写提交详细的《精神压力问卷调查》,以便针对性辅导;②按照《员工帮助计划》推进心理干预;③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员工中普及心理卫生保健;④由相关专家负责员工心理干预,健康管理科汇总报告(注意隐私保护);⑤各部室、班组开展自我减压小窍门经验交流会,发挥团队力量,合理释放压力。 六 慢病管理 根据体检数据筛查出慢病人群,通过报告、讲座等形式告知健康改善计划,安排定期就医和复查,敦促其自我监测,动态观测管理效果。 具体措施有:①为每一位慢病患者制定详细的健康促进方案;②健康管理师分片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定期修正目标及方案;③开展慢病专项讲座,组织与专家互动;④组织慢病人群定期复查,详细记录重要指标走势;⑤在慢病人群中举办“科学运动降体重”、“合理运动降血糖”等活动。 七 职业健康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建立健全职业病监护档案,方便查询、统计及跟踪管理。对职业病人、疑似职业病人、接尘人员分别制定管理方案。①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建立职业监护档案;②确定职业危害因素与员工的关系,方便双向查询管理;③根据国家规范制定职业病检查周期及内容;④根据职业禁忌证等规范确定后期工作分配及定期检查和随访;⑤建立职业防护用品台帐,与职业危害因素结合动态监控。 八 其他干预 还可以结合企业或当地特点逐步开展的措施有①统计历年公司多发病、流行病,发布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②组织肿瘤筛查,针对高危人群指定个性干预方案;③为员工学龄前子女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按规定组织预防接种;④开展“百人戒烟”、“千人限酒”活动;⑤专业指导就医,控制医保审核;⑥合理整合各类干预服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探讨企业健康管理新模式和方法。 目标激励 通过各项健康先进的评选和奖励,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崇尚健康生活,远离疾病伤害”的健康理念,反复强化员工的健康意识。具体措施有:①以部门为单位成立健康管理小组,各自制定健康目标、行动计划、考核评价方法,内部进行评选推荐;②健康管理中心分别在部门、科室、家庭中进行健康行为评价反馈,采用问卷、走访、电话、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收集个人对健康干预方案的执行情况;③综合部门推荐和调查反馈评选“健康班组”、“健康家庭”、“健康标兵”等。整体目标可以分年度制定如下: 1.一年目标:主要通过健康知识问答和调查问卷获取信息。①员工健康意识达标率80%以上;②80%的员工掌握合理饮食方法并开始行动;③80%的员工开始养成经常运动锻炼的习惯,并了解科学运动常识;④80%的员工健康风险水平降低10%;⑤80%的员工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压力,人际纠纷减少;⑥全员建立可随时调阅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 2.两年目标:①慢病患者主要指标比去年有明显下降,总体发病率有所下降;②病假率明显下降,因病误工情况显著减少;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禁烟禁酒,工作时间以外烟酒量有所控制;④职业病管理系统整体实施;⑤健康管理中心摸索完成熟的工作模式,复制到各分公司或部门;⑥企业符合当地“卫生先进单位”标准。 3.三年目标:①住院人数、住院时间减少,总的医药费用支出明显降低;②员工自主管理健康能力提高,企业归属感增加,生产力明显提高;③职工家庭健康档案完善,社区健康管理试点成功并推广至全部社区;④慢性病发病率降低至全国同系统中较低水平,企业健康管理成为全国的示范基地。
一、国家标准 (1)性别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B/T 2261.1-2003执行。 (2)婚姻状况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B/T 2261.2-2003执行。 (3)健康状况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B/T 2261.3-2003执行。 (4)从业状况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B/T 2261.4-2003执行。 (5)宗教信仰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A 214.12-2004执行。 (6)血型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A/T 2000.37-2014执行。 (7)民族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B/T 3304-91执行。 (8)公民身份号码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B/T 11643-1999执行。 (9)文化程度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B/T 4658-2006执行。 (10)家庭关系编码参照国家标准GB/T 4761-2008执行。 二、行业标准 (1)卫生信息数据元编码参照行业标准WS/T 363-2011执行。 (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编码参照行业标准WS/T 372-2012执行。 (3)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编码参照行业标准WS/T 102-1998执行。 (5)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参照行业标准WS/T 404-2015执行。 (6)人群健康监测人体测量方法参照行业标准WS/T 424-2013执行。 (7)成人体重判定参照行业标准WS/T 428-2013执行。 (8)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参照行业标准WS/T 448-2014执行。 (9)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参照行业标准WS/T 449-2014执行。 (10)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参照行业标准WS/T 500-2016执行。 (11)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参照行业标准WS/T 501-2016执行。 (12)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参照行业标准WS/T 502-2016执行。 (14)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参照行业标准WS/T 517-2016执行。 三、参考文献 [1]《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7》 [2]《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3》 [3]《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5]《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6]《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8]《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 [9]《中国血压测量指南2011》 [10]《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三》 [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7》 [1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13] 《健康管理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及统计分析2010》 [14] 《中国专家健康管理初步共识2009》 [15]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16]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 [17] 《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19]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2017》 [20]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2015》 [2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 [2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23]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14》 [24]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25]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 [26] 《心理治疗规范2013版》 [27]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 [28]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2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30]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四、信息技术规范 软件工程规范 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贯彻实施软件工程标准是保证软件质量重要措施。我司在开发中严格推行软件工程国际标准,并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内部软件工程规范。采用的若干主要软件工程国家标准见下表。 分类 标准名称 标准号 基础 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术语 GB/T 11457-2006 信息处理 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辑符号及约定 GB 1526-1989 信息技术服务 分类与代码 GB/T 29264-2012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 GB/Z 31102-2014 信息处理 程序构造及其表示法的约定 GB 13502-1992 信息技术 应用软件系统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于B/S体系结构的应用软件系统基本要求 GB/T 30882.1-2014 信息处理 单命中判定表规范 GB/T 15535-1995 信息处理系统 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极其约定 GB/T 14085-1993 开发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 8566-2007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15532-2008 非结构化数据表示规范 GB/T 32909-2016 非结构化数据访问接口规范 GB/T 32908-2016 信息安全技术 SM3密码杂凑算法 GB/T 32905-2016 信息技术 软件状态转换的人际通信表示 GB/T 30973-2014 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 CASE工具的采用指南 GB/Z 18914-2014 建立人体测量数据库的一般要求 GB/T 22187-2008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3-2006 软件工程 开发方法元模型 GB/T 26239-2010 软件工程 软件异常分类指南 GB/T 32422-2015 术语数据库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15387.1-2014 文档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SJ 20523-1995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 8567-2006 系统与软件工程 用户文档的管理者要求 GB/T 16680-2015 系统与软件工程 用户文档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要求 GB/T 32424-2015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 9386-2008 管理 软件质量量化评价规范 GB/T 32904-2016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4394-2008 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 ISO/IEC 14598-1999 信息技术 软件安全保障规范 GB/T 30998-2014 信息技术 基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的性能测量与评级 GB/T 30975-2014 软件工程 软件评审与审核 GB/T 32421-2015 系统与软件维护性 GB/T 29834-2013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0-2008 功能模块规范 按大模块分类展示参考标准规范,各标准规范名称对应细致的分类。 分类 标准名称 标准号 健康档案 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 门诊摘要/住院摘要/成人健康体检 WS 373-2012 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 WS 445-2014 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 WS 375-2016 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 WS 377-2013 儿童保健基本数据集 WS 376-2013 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 WS 372-2012 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 WS 374-2012 基本信息基本数据集 个人信息 WS 371-2012 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 WS/T 370-2012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 WS 365-2011 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 DB11/T 1290-2015 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 WS/T 502-2016 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 WS/T 501-2016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 WS/T 500-2016 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 WS/T 483-2016 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 WS/T 482-2016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WS/T 517-2016 营养名词术语 WS/T 476-2015 食物成分数据表达规范 WS/T 464-2015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WS/T 404-2015 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WS/T 449-2014 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项目常用代码 WS 446-2014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WS/T 447-2014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WS/T 448-2014 数据交换标准 HL7临床档案结构 ISO/HL7 27932-2009 健康信息学 HL7 V3 参考信息模型 GB/T 30107-2013 健康資訊交換第七層協定 CNS 14232-2010 保健信息学 HL7个人健康记录系统功能模型 第1版 ISO/HL7 16527-2016 保健信息学 HL7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功能模型(版本2) ISO/HL7 10781-2015 保健信息学 HL7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功能模型(版本2) BS EN ISO 10781-2015 健康信息 HL7第3版 参考信息模型 第4版 ISO/HL7 21731-2014 数据交换标准 HL7临床档案结构 ISO/HL7 27932-2009 七级健康分级(HL7)的2.2版本的执行 AS 4700-2004 卫生数据共享访问接口技术规范 DB33/T 854-2011(2014) 卫生信息学 电子健康档案的审计跟踪 ISO 27789-2013 保健信息学 电子健康档案存档的安全要求 原则 ISO/TS 21547-2010 保健信息学 电子健康档案存档的安全要求 指南 ISO/TR 21548-2010 健康档案.控制健康术语.结构和高水准指示器 ISO/TR 17117-2002 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WS 364-2011 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 WS 363-2011 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 WS/T 306-2009 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 WS/T 303-2009 卫生信息数据模式描述指南 WS/T 304-2009 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 WS/T 305-2009 卫生信息学 IHE的全球标准采用 ISO/TR 28380-2014 卫生信息学 针对卫生保健提供商(护理主体和其他实体)的目录服务 ISO 21091-2013 卫生信息学 处理个人健康信息的用途分类 ISO/TS 14265-2011 卫生信息处理.医学分析实验室领域内性能术语表、分类和代码系统结构 NF EN 1614-2006 卫生信息处理.卫生领域协议的定义方法 FD CR 12161-1996 卫生信息学 公钥基础设施 数字签名的医疗文件 BS ISO 17090-4-2014 卫生信息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系统和网络 IS/ISO/TR 16056-2004 健康评估 人群贫血筛查方法 WS/T 441-2013 膳食调查方法 WS/T 426-2013 成人体重判定 WS/T 428-2013 临床营养风险筛查 WS/T 427-2013 紧急情况下的营养保障指南 WS/T 425-2013 人群健康监测人体测量方法 WS/T 424-201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2010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2015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 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2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 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2010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14 国际通用心理筛查量表Scl-90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 ZYYXH/T157-2009 健康干预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2011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中华中医药学会,2016 《健康管理学概论》郭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人卫,2010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葛可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一、二册,杨月欣,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高血压患者膳食指导 WS/T 430-2013 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 WS/T 429-2013 1) 数据标准规范(或遵循的数据标准规范等) 2) 数据库相关规范(数据库建库标准、数据库软件规范、数据库管理规范、数据库元数据标准等) 3) 安全保障体系规范(安全分级规范、保密管理制度、安全保障规范等) 4)资源元数据规范 5)技术管理规范(资源目录管理规范、资源交换管理规范、核心元数据编制规范等) 上述内容仍然找不到对应的,请在上表中参考对应。
我有一辆漂亮的暗红色的自行车。暑假中的一天,姐姐到我家来做客,看见这辆后问我:“你回会骑车吗?”我骄傲地回答:“会的”。妈妈听见后就问姐姐会不会,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并摇了摇。我马上自告奋勇要求教姐姐学骑自行车,妈妈高兴地同意了,并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我和姐姐就带着车到了小区的一块较空旷的场地上。我先让姐姐找找感觉,学学平衡。然后让她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另只脚踩在地上,在车上滑步走,经过反复的滑动,她竟然一次能荡出去好远。最后,我让姐姐把握住车笼头,先荡一会,再收起滑动的那只脚骑在踏板上有节奏地轮流换脚骑动,开始她怎么也控制不住,老要倒掉,我在边上一个劲地给姐姐加油,还做示范给她看,姐姐就咬牙坚持练习,随着时间流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姐姐慢慢掌握了要领,居然能骑一段路了,虽然骑的还歪歪扭扭,姿势也不好看,但已初步学会了,我非常兴奋,大声喊:“姐姐真棒啊!
临下班,太太打电话,说家里没盐了,要顺路买些。有点沮丧,但命令难违,遂提前几分钟离开公司,直驱Safeway。适逢Safeway重组货架,不知盐放在什么地方了。连问几个人,都找不到。不得已一排排找过来,花了足有十分钟。然后再找洗手液和洗碗精,因为太太说这两样东西都没了,而且要专买能杀菌的,因为自从女儿连拉三个星期的肚子后,家里草木皆兵。这下更惨,发现自己如同进入迷宫:有三、四个货架摆有洗涤剂,有的是专给洗手间的,有的是专给洗地板的,有的给洗碗机用,就是找不到洗手的。来回折腾近二十分钟,最后终于在一个货车上找到,原来货架重组,洗手液还没有上架呢!好事还没完。等到付款时,才想起自己没带会员卡 –– 从来都是太太带。会员价两美元的东西,现在得付四美元。沮丧之余,遂扔下洗涤用品,只捡了几筒盐,怒气冲冲地回家了。
据劳动部门统计,我国有7亿多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绝大多数成年人花费最多的时间是在工作上,工作环境和状态是影响员工健康的重要因素。20~60岁是从事职业活动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阶段,几乎占整个生命历程的2/3,是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最佳时期,也是实施健康促进的关键时期。 企业健康管理发展 1962年,S.J.Mushkin 博士正式提出: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主要由健康、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要素构成。从此,在职业健康和企业效益增长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全新课题,企业健康管理开始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职业健康VS企业效益 上世纪80年代,由于企业医疗费用支出负担越来越重,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海马克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始了员工健康管理服务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节省的支出和回报是投入的数百至千倍,这还不包括由此带来生产效率提高的收益。 美国80%以上的大企业通过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在不同程度上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策略;日本设有专门机构开展企业健康管理工作,并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工体检的规范;超过60%的英国企业部分或全部应用了健康管理策略,通过评估无法降低到对健康无害的项目就会予以取消;加拿大的居民健康保险由政府支付,所以企业还积极采用工作场所健康体系全方位保障员工健康。 2004年,随着健康管理的学科发展和国民健康意识的加强,我国现代企业健康管理工作正在逐渐受到重视,根据卫计委“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要求,以“安全-健康-环境”为中心,积极推进企业健康促进工作,把健康促进的工作领域由工矿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 同期进行的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管理者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心理症状和慢性病频发。企业员工中有60%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严重。员工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过劳死”也呈现急剧增加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在企业内,由于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情境均趋于相近,出现的健康问题往往不仅是某个员工都有,而很有可能引起多个员工集体暴发“健康事故”。如“亚健康”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过劳死”则在企业内形成一定的恐慌,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及忠诚度,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而我国现有医疗保障是生病了才能使用,对这些没有任何解决方案。 早在2006年的首届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研讨会上,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就提到:“通过对慢性非传染病的社会影响及预防投入效应的评估可以看出,将健康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迫在眉睫!”十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重视和管理员工的健康,我国企业健康管理从理论和意识层面得到了充分地发展。然而,大多数单位对于健康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局限于体检。 准备工作 企业健康管理应当遵循既科学又实用、既有效又简便、既实时动态又能保障持续性、既综合全面又能体现个性化的原则。需要管理层、各级部门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配合健康管理专业人士的健康干预,积极主动地承担各自相应的健康责任与义务。以创建“健康班组”、争当“健康标兵”等为导向,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关注发展的企业文化。一人员准备为了指导和推进健康管理工作,应当设立“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在人力资源部下设“健康管理中心”,或者将原有的职业卫生科整编,负责健康管理的实施;为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立“健康志愿者”,协助健康管理工作。 1.健康管理领导小组 :主要成员为企业一位主要领导,人力资源或下属医疗机构负责人,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要职责有①确定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方针政策;②审议健康管理方案及工作计划,推进健康管理进程;③指导健康管理协调机构的工作;④审核健康管理项目费用计划;⑤考评与奖励。 2.健康管理中心:主要成员为健康管理科、职业卫生科、计生办等相关科室人员;如果缺少医疗保健专业人才,可以外聘一位心内科或全科主任医师作为首席健康官(CHO),来组建健康服务团队。主要职责有①负责企业健康措施的落实,组织实施企业健康工作计划;②组织员工体检,建立健全员工电子健康档案;③制定跟踪回访计划,主动干预员工健康问题;④组织健康讲座、互动交流和运动会等活动;⑤负责定期健康管理信息的汇总报告。 3.健康志愿者:主要成员为各部门健康先进个人及热心推广和传播健康的志愿者。主要职责有①配合企业宣传贯彻健康管理的方针政策;②自主、互助地开展各项健康活动;③积极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管理;④鼓励员工加强自我保健,发挥自身的健康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健康的责任感;⑤组织、交流、推广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二理念传播健康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健康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企业健康管理发展初级阶段,各大企业应当积极打造“全国员工健康管理示范企业”,为此需要在企业内部广泛推广以下理念及认识。 1更新健康管理理念: 【早觉悟】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是资源就需要管理,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健康资源也如此。“只要开始行动,疾病可防可控”。【早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定期的健康筛查与健康风险评估来获得,提前知道个人的健康风险以及疾病危险因素,有利于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早干预】一旦找到个人健康危险因素,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调动个人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赋予个人健康改善的责任与义务,以保证健康干预目标的实现;【早诊治】一旦通过健康筛查发现了疾病,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防止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早诊治才能够早治愈。 2突出健康管理特色: 【管理】组织落实,政策到位,群体健康环境、健康氛围好;【技术】在企业有效的管理体系内嫁接国内最先进的健康管理技术;【文化】建立从上到下彼此认同的“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以达到以下目的①激励员工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教育员工对自己的健康承担更多的责任,更积极地参与;③增强员工选择合适的医疗、保健策略的能力。 3明确健康管理意义: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①提高员工身体素质,使员工工作精力充沛、生产效率高;②减少因生病缺勤产生工作不协调而影响的工作进度;③为人事管理部门进行人员晋升、调配提供依据。【降低人力冗余成本】①通过健康干预降低发病率,减少病假和健康事假,降低病假工时和事假工时;②通过就医绿色通道服务,提高看病就医的速度与有效性,减少看病的工时消耗;③通过有意识的预防可以降低企业内部员工的患病几率和流行病传染几率。【丰富企业文化内涵】①提供员工就医绿色通道,解决员工看病就医难的问题;②显示企业对员工的真正关心,提高员工企业归属感和工作热情;③定期的体检,则可作为鼓励员工的手段,将企业对员工的关怀落到实处。【减少医疗保健支出】①对企业医疗保健相关支出做出了系统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降低企业医疗支出;②通过对职业病的预防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发展;③经过对健康数据的系统化分析,能够为企业选择更明智和省钱的医疗保险方案。三 配套准备 1.后勤保障:企业应当在不影响工作进度的前提下积极为员工的健康行动创造条件。可微调工作时间,鼓励步行上下班;在工作场所修建淋浴室,方便运动后洗浴;在宿舍区安装必要的健身设施、开辟健身路径、增加活动场地(如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班车上安装把手,方便途中简单练习。 2.健康宣教:定制各类健康宣教海报、易拉宝和宣传册,在各种合适的位置进行张贴或摆放;邀请附近医疗保健专家定期开展常见病、慢性病、高发病的专题讲座;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管理规范进行宣教、检查和指导;积极通过移动通讯和互联网途径推送各类健康知识。 3.配套工具:引进包含电子健康档案、健康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的综合健康管理平台系统软件,以便智能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发放量油壶、限盐勺、腰围尺等,便于自我督促;针对慢性病患者发放对应家用监测设备,以便收集日常健康数据;配置简易风险评估工具,以便自查慢性病、职业病等的患病风险。 健康管理系统 管理内容 美国职业和环境医学学会(ACOEM)提出:健康和生产力管理是对维护职工全面健康的各类项目和服务的联合管理,包括职工在受伤、生病或生活和工作关系失去平衡时所需要的各种预防和服务项目,如医疗保险、伤残保险、职工赔偿、员工帮助计划(EAP)、带薪病假、健康促进和职业安全项目等。由此可以看出,员工健康管理比常规居民健康管理包含更多的内容,所幸这些内容大多都有国家和地方明确的规范可参考。 企业健康管理的特点也非常明显:①员工之间容易形成对比;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对熟悉;③能够通过企业制度规范约束;④职业健康监护是重点(以后会单章详述,本文仅简要介绍)。企业健康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员工自我保健的参与机制,提高员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具体仍然是先收集整理健康数据,为员工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将全员的整体健康水平进行评分和排名;围绕健康四大基石,从不合理饮食习惯、身体活动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烟酒过度等方面入手,通过评价改善效果进行循环跟踪干预,以控制“五高”等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最后引入更多的干预手段,逐步形成完善的企业健康管理机制。 一 健康档案 1.常规健康档案:整理员工既往体检、就医等健康信息,录入到综合健康管理平台;有序组织员工开展健康体检和生活方式调查,保障健康档案更新并指导员工自助维护常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还应该包括家族史、输血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个人相关健康信息,并支持员工自助上传各类健康相关文件。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收集所有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信息,提供全部职业病情况汇总查阅。建立职业危害作业点台帐,制作职业危害作业点分布图,提供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分布查看。管理各类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定期监测记录职业危害情况。记录和维护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危害申报情况,定期统计各工种、部门、人员的职业健康情况。 二 健康评估 1.整体健康评分:对全体员工进行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并方便地查看和导出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员工,以便评选和奖励健康先进。还可以通过年度健康管理后,对比前后健康改善状况,查看健康状况改善最佳和健康水平下降最多的人员,以便进行额外的奖励和处罚。 2.生活方式评分:通过规范的生活方式调查量表,评估员工在饮食、运动、嗜好、心理、睡眠、环境等方面的状态,也可以进行排名和对比。列出不良生活方式最为健康危险因素,以便于后续针对性跟踪管理。 3.疾病风险评估:结合全部健康信息,评估员工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几率,以便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慢病管理。还可评估职业病的患病风险。 三 营养干预 充分利用职工食堂的宣教作用,重点纠正不合理饮食误区,倡导吃出健康来。具体措施有:①为员工食堂推荐合适的食谱,考虑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同需求,并且公开食谱制作方法;②在就餐处播放饮食健康视频,放置健康饮食知识卡片或处方(可方便员工带回家);③餐厅周围制作健康饮食知识专栏(每年更换2-3次);④引进定量餐具,控制摄入总量;⑤指导员工填写提交更详细的《个人膳食调查问卷》,以便进一步营养指导;⑥发放限盐勺、量油壶、厨房秤等工具并指导使用方法(每年1-2次或由各部门统一发放)。 四 运动干预 组织全员参与的运动竞赛,增加身体活动,科学运动,合理休息,动静有规律,以运动促健康。具体措施有:①指导员工填写提交详细的《体力活动调查问卷》,以便进一步健身指导;②发送宣传单和运动相关视频光盘;③倡导员工步行上下班,鼓励五层以内不坐电梯;④发放腰围尺、体重秤等工具并指导使用方法;⑤组织学习工间操并执行每天两次工间操制度;⑥在宿舍区开辟健身路径和场所;⑦在办公区设置运动提示标识,并修建淋浴室,方便运动后洗浴;⑧定期组织员工运动会。 五 心理辅导 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关注员工的家庭关系、亲人亡故、灾难事件并予以疏导。具体措施有:①指导员工填写提交详细的《精神压力问卷调查》,以便针对性辅导;②按照《员工帮助计划》推进心理干预;③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员工中普及心理卫生保健;④由相关专家负责员工心理干预,健康管理科汇总报告(注意隐私保护);⑤各部室、班组开展自我减压小窍门经验交流会,发挥团队力量,合理释放压力。 六 慢病管理 根据体检数据筛查出慢病人群,通过报告、讲座等形式告知健康改善计划,安排定期就医和复查,敦促其自我监测,动态观测管理效果。 具体措施有:①为每一位慢病患者制定详细的健康促进方案;②健康管理师分片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定期修正目标及方案;③开展慢病专项讲座,组织与专家互动;④组织慢病人群定期复查,详细记录重要指标走势;⑤在慢病人群中举办“科学运动降体重”、“合理运动降血糖”等活动。 七 职业健康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建立健全职业病监护档案,方便查询、统计及跟踪管理。对职业病人、疑似职业病人、接尘人员分别制定管理方案。①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建立职业监护档案;②确定职业危害因素与员工的关系,方便双向查询管理;③根据国家规范制定职业病检查周期及内容;④根据职业禁忌证等规范确定后期工作分配及定期检查和随访;⑤建立职业防护用品台帐,与职业危害因素结合动态监控。 八 其他干预 还可以结合企业或当地特点逐步开展的措施有①统计历年公司多发病、流行病,发布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②组织肿瘤筛查,针对高危人群指定个性干预方案;③为员工学龄前子女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按规定组织预防接种;④开展“百人戒烟”、“千人限酒”活动;⑤专业指导就医,控制医保审核;⑥合理整合各类干预服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探讨企业健康管理新模式和方法。 目标激励 通过各项健康先进的评选和奖励,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崇尚健康生活,远离疾病伤害”的健康理念,反复强化员工的健康意识。具体措施有:①以部门为单位成立健康管理小组,各自制定健康目标、行动计划、考核评价方法,内部进行评选推荐;②健康管理中心分别在部门、科室、家庭中进行健康行为评价反馈,采用问卷、走访、电话、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收集个人对健康干预方案的执行情况;③综合部门推荐和调查反馈评选“健康班组”、“健康家庭”、“健康标兵”等。整体目标可以分年度制定如下: 1.一年目标:主要通过健康知识问答和调查问卷获取信息。①员工健康意识达标率80%以上;②80%的员工掌握合理饮食方法并开始行动;③80%的员工开始养成经常运动锻炼的习惯,并了解科学运动常识;④80%的员工健康风险水平降低10%;⑤80%的员工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压力,人际纠纷减少;⑥全员建立可随时调阅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 2.两年目标:①慢病患者主要指标比去年有明显下降,总体发病率有所下降;②病假率明显下降,因病误工情况显著减少;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禁烟禁酒,工作时间以外烟酒量有所控制;④职业病管理系统整体实施;⑤健康管理中心摸索完成熟的工作模式,复制到各分公司或部门;⑥企业符合当地“卫生先进单位”标准。 3.三年目标:①住院人数、住院时间减少,总的医药费用支出明显降低;②员工自主管理健康能力提高,企业归属感增加,生产力明显提高;③职工家庭健康档案完善,社区健康管理试点成功并推广至全部社区;④慢性病发病率降低至全国同系统中较低水平,企业健康管理成为全国的示范基地。
小时候看惯了漫画上帝国主义的大鼻子,认为那是美国人与国人的最大区别。等到来了美国,周游各地,见得人多了,发现老美的鼻子并不那么大(相反,有些欧洲人确实有一颗大鼻子,尤其是北欧一带的)。区别呢多的是,我认为其一就是那个计划日程的记事本(国内有的叫“万用手册”,英文叫Organizer)。很多美国人都随身携带,上面有日历,有的是每天一页,每页又细分成小时,甚至刻钟。笔者求学时,每逢开学,大学里到处都是免费赠送的记事本,上面有校历、重大活动,当然也有广告。生活中,事无巨细,不管是会议、约会、午餐,还是生日、旅游、聚会,老美都会一件件列在上面。做起事来,首先是检查日程,找到一个时间点。一旦敲定,除非有什么紧急变故,很少临时变卦。很多人的日程都安排到几个月以外, 这点相信在美国看过医生的人都有体会:除非是小儿科,几乎不可能当天约,当天看。读前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的传记,你也会发现韦尔奇访问哪个工厂,出席哪个典礼,日程都安排在一年之外。
《卡特教练》又名《铁血教练 》、《放牛班的严冬》,根据高中篮球队教练肯·卡特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原本从未在任何比赛中获胜过,是一支屡败屡战的队伍,这一切在卡特教练(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 饰)执教之后发生了变化。他相信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篮球队,所以他要求队员和他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如果队伍不团结或是成绩不佳就不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开始走上了上坡路,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长胜王。但是在1999年举行的国家锦标赛上,队员们的表现却十分不尽人意,这让卡特教练沮丧不已,他真的关闭了训练馆,禁止队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此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一时成了大众议论的焦点,有人赞赏他视篮球为生命的品格,但更多的人对他的举动表示不解,甚至是批评。